油橄榄是著名的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,产地主要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。
由于油橄榄在医药、日用、化学、电子食品、纺织等领域存在广泛应用价值,因此我国也对油橄榄进行引种,目前油橄榄种植业已经成为不少地区的支柱性产业。
那么油橄榄在中国有哪些主要品种?下面就跟陇源丹谷一起来看看。
佛奥
佛奥(Frantoio)又叫做佛朗多依奥、番桃、阿列,1964年由阿尔巴尼亚引种进入我国的五大品种之一。我国的油橄榄品种中佛奥占的比重较多。
这种油橄榄的树体生长茂密、旺盛,株型开展,单叶对生花序腋生。果枝长而下垂,5年生树高可达4-5米,果实含油率26%—30%。
佛奥抗寒能力较弱,但冻害以后恢复能力较强,在我国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,是油用优良品种之一,也是自花可孕性较强和较好的授粉品种之一。
皮肖利
皮肖利(Picholine)原产法国加尔德省的科利阿斯,是法国最有名的青橄榄果用品种,也是一个油质很很好的油用品种。
树体生长中等,树冠球形。叶小而窄,长椭圆披针形。果实卵圆形,含油率19%—26%。
皮肖利是一种抗性很强的品种,抗寒、抗孔雀斑病、耐瘠薄,喜石灰质土壤。1978年引种之后,主要集中在四川的西昌和三台、陕西的城固、甘肃的陇南等地。
莱星
因原产地意大利的莱星城(Leecio)而得名。树冠大而平展,果枝平而下垂,花序较短,花朵大。
莱星的产量中等,果肉率71%—76.2%,鲜果含油率20%,油质非常好,成熟期11 月下旬。以抗寒及抗孔雀斑病而出名,深受各国油橄榄种植者欢迎。
1969年从阿尔巴尼亚小量引入,1979年由FAO的技术基金项目引入大量种植,在中国亚热带的北部地区表现良好,种植四川、甘肃等地,能适应碱性土壤并耐干旱。
科拉蒂
科拉蒂(Coratina)原产自意大利南部的巴厘省,是意大利政府决定推广的品种之一。
树冠茂密,果枝短细,呈水平状态。叶披针形,长而坚硬。果实椭圆形,含油率高达32%。
科拉蒂抗寒能力强,扦插容易生根,易于繁殖。1975年、1976年分别有西班牙、意大利引种荣国,在四川昌西一般单株产果100-120千克,是很有推广前途的油果兼用品种。
皮瓜尔
皮瓜尔(Picnal)原产自西班牙哈恩省,西班牙政府确定为该国的发展品种,要求各农场高度密植。
树体生长旺盛,主枝斜向或直立生长,小枝直立或水平生长。果实长椭圆形,含油率23%—27%。
该品种于1976-1979年间引入我国,在四川三台、甘肃陇南等地都有种植。主要特点是结果早、产量高。
配多灵
配多灵(Pendollin)有授粉树之称,原产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省。树冠低矮而稀疏,叶片窄,椭披针形,果实倒卵形,含油率22%,油质好。
该品种适应性强,长势好,在四川昌西4年试种,5年生株平均产果3.7千克,10年生株平均产果16.7千克,具有稳产高产的特点。
戈达尔
戈达尔(Gordal)又名戈达尔—塞维耶,是产地名。Gordal原意是意大利,也有很少地方采用“Injerta”为品种命名。
该品种树势强壮,果枝灰绿色,稀疏分布。叶长椭圆形而大、叶面暗绿色。但根系弱,扦插不易生长,多用于嫁接生长。
果实成熟时为黑色,果型很大,但含油率仅有10%,最佳用途是加工成餐用果。中国于1976年引种,主要种植于西昌、武都等地区,现已结果。
小苹果
小苹果(Manzanila)这个名字代表着果实形状非常像苹果,作为餐用橄榄著名,中国于1978年引种,产量高,是一个在中国可以推广的品种。
在雾状扦插条件下,生根良好,根系发达,自花受孕率高,花期早,果实成熟非常快。
放眼国内,近些年来云南、湖北、四川、甘肃等地的油橄榄种植已经初具规模,一颗颗油橄榄,已经成为农民的“致富果”。
以武都、玉龙、郧阳为代表的地区油橄榄产业链更是在不断延伸与加快补齐短板中,实现高质量的转变。未来油橄榄将会成为乡村振兴、助农增收的朝阳产业,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梁。